+

舌尖上的安全,谁来守护?

近日,“脚踩鹅肠”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人民日报也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和锐评。“脚踩鹅肠挤粪”“血水染色”“不标注生产日期”,“鸭肠摆地上泡在污水中”“烟头扔进鸭肠筐”……记者在山东滨州和河南清丰县的两家肉类食品加工厂暗访时发现的场景令人触目惊心。

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两家加工厂存在严重卫生问题。从工人穿胶鞋踩踏食材到生产环境的脏乱差,每一个环节都透露出对食品安全的漠视。这些打着“免洗”标签的食材还深受大众喜爱,销售至多个省份。看着暗访拍摄的画面,想到餐桌上的“美味”竟然是如此这般加工而来,不禁感到身心不适。这其中所呈现出的食品安全乱象,令人担忧。


“舌尖上的安全”,为何出现这种状况

在山东雅士享公司,一位老员工告诉记者:“这个厂里,管得最不严的就是鸭肠车间,这一块最乱,你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如此放飞自我,暴露出的是企业内部管理瘫痪、秩序严重紊乱。

不仅仅是鸭肠、鹅肠,水果生鲜也是食品质量问题的“重灾区”。“在网上买水果就像开盲盒。”不少消费者吐槽称,“当箱子拆开前,你永远不知道里面的东西品质如何。”近年来,随着物流的便捷和越来越多电商平台、带货主播进入生鲜领域,消费者购买习惯也从线下转移至电商渠道。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规模为3637.5亿元,同比上升16.7%,预计2026年中国生鲜市场规模达6302亿元;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用户规模为4.17亿人,预计2023年将达到5.13亿人。如此快速增长的品类,监管和品控却出现了跟不上的问题。

1.jpg

不少从电商渠道买回的水果品质参差不齐,甚至不乏出现烂果、早采果等情况。“本是冲着方便便宜和新鲜个大下的单,到手后却发现又小又涩。”虚假宣传、货不对板、退货无门,让很多消费者陷入无奈和两难的境地。

记者了解到,部分水果电商行业从业者为了快速牟利,往往选择通过低价来吸引消费者。而比价逻辑的背后是压低进货成本以及无视水果品质。这些行为不但造成行业龙蛇混杂,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2.png

维护食品安全,重新赢得消费者信任,既不能靠记者卧底,也不能靠网红曝光,关键要靠常态化监督,更要靠企业敬畏法律、承担责任的自觉。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维护“舌尖上的安全”,企业应该这么做

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把关,作为食品企业,要主动落实主体责任。

“我们希望去做一个标准化规则。一方面让消费者能在电商渠道买到好水果,一方面也能让果农有动力种出好果子。”水果电商品牌辰颐物语负责人表示。

3.jpg

为了从源头帮助果农种出符合优质水果标准的产品,同时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提振消费者信心。辰颐物语宣布和广西、海南、云南等地的22家机构成立“联农专业合作社”,并发布国内首部关于“坚决不早采”“只做A级鲜果”“不恶意压价、不拖欠果款”等8项涉及种植、采摘、水果品质在内的《承诺书》。

据了解,早在2016年辰颐物语就开始和广西、海南、云南等多地区的果农进行合作,之后更是成立产销联合体,帮助果农种出好果子。在辰颐产销联合体中,农技农艺专家为果农提供无偿植保服务和技术支持;农资厂家通过测土配方、建档反馈及数据分析,为农户“量身定制”价低质优的植保产品;销售平台则做好果子的优质优收、优储服务,为好果子卖出好价钱。

4.jpg

在秭归,目前已经有2千多户果农加入辰颐联合体,每个乡镇有1个服务中心,已带动脐橙等农产品的规模种植面积2000亩以上,联合体成员生产总成本降低30%,产值比分散经营的农户高12%,带动农户增收高于传统农户20%以上。“让果农真正受益,才能让他们更加信任。”靠着这份坚持,辰颐物语连续2年荣获永嘉县“功勋企业”称号,收到十多封政府感谢信及爱心助农企业称号。

“我们坚持“不打蜡、不泡药、不催熟”的原则,每一颗经过人工挑选的水果,都要再经历回仓缷车-人工选果-套袋管理-计重分级-选果封袋-过秤装箱-成品区暂存的7项流程。”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消费者可在辰颐小程序或APP的商品详情页内查询商品的证照及权威第三方检验报告,不满意商品承诺全部退货退款。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4亿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习总书记曾强调:要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对于企业来说,要长存对生命、对法律的敬畏,不断强化主体责任,用高品质的健康食品,让消费者吃的安心、吃的放心。


与我们一起
在辰颐物语开启新生
与我们一起在辰颐物语开启新生